萊特幣 Litecoin 介紹 跟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摘要目錄

萊特幣(LTC)被廣泛認為是第一種替代加密貨幣。 它於 2011 年 10 月 13 日推出,目標是“成為比特幣黃金的白銀”,並且仍然是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之一。

就像比特幣 (BTC) 一樣,萊特幣是在不受任何中央機構控制的開源區塊鏈上運行。 每個萊特幣節點運營商都有每個區塊鏈的副本,以確保新交易記錄不會影響舊的交易記錄,礦工會在新的區塊中處理新的交易。

萊特幣和比特幣的區別是, 萊特幣的交易速度更快,加密貨幣的供應量更大。 它使用不同的加密算法來保持對每個人的挖礦公平,這些差異被認為幫助 LTC 取得成功並多年來一直是頂級加密貨幣之一。


誰創建了萊特幣?

萊特幣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李启威創建的。 他曾就任 Google 的程序员,他於 2011 年對比特幣產生興趣,並在創建 Litecoin 後於 2013 年加入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擔任工程總監。

加入加密貨幣交易所後,李启威沒有將重心放在萊特幣的開發。 當時,他說他認為幫助人們“擁有比特幣並持有比特幣”很重要,因為萊特幣“還沒有準備好”增長。

2017 年底,Lee 離開公司全職從事萊特幣的發展。 現在,他擔任萊特幣基金會的董事總經理,這是一個致力於支持加密貨幣的非營利組織。

2017 年 12 月,他透露他正在出售和捐贈他所有的萊特幣,因為他經常被指控為了個人而利益發布有關加密貨幣的推文。 當時萊特幣的交易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約為 350 美元,他的舉動受到了廣泛批評。


爲什麽創建萊特幣

在 2011 年 10 月在比特幣論壇上發布的 Litecoin 創作公告中,李启威指出,他希望利用比特幣和當時其他活躍的加密貨幣的創新,“製造一種比比特幣的黃金更像白銀的硬幣” 。

這種加密貨幣是李启威在以比特幣代碼庫創建出比特幣區塊鏈的一個分支之後出現的。據他說,起初它“主要是一個有趣的副項目”,但後來逐漸演變。

萊特幣從其他替代加密貨幣中脫穎而出,因為創造出更快的塊傳播速度和 Scrypt 加密算法的使用。它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稱為預挖的東西,預挖是允許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的創建者在項目向公眾推出之前挖掘硬幣。 預挖最初是爲了獎勵項目的創建者並為其開發提供資金的一種方式。

當時,許多社區成員希望能夠公平的推出貨幣,類似於比特幣的推出。當萊特幣推出時,李启威解決了這些擔憂,稱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控制大量代幣並按照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使用它們是違反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願景。

在萊特幣推出前一周,李启威發布了其源代碼和二進製文件,以便人們可以在上線之前對其進行測試挖掘。發佈時間是通過 Bitcointalk 論壇上的投票決定的,因此會員可以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時間。每個人都能夠同時開始挖礦,因為他們知道發布日期,並且必須對他們的文件進行簡單的更改才能開始挖礦真正的萊特幣。

儘管如此,萊特幣還是有一個小的預挖。總共預挖了 150 個 LTC 作為網絡上的第一個區塊,並且最初開采了兩個隨後的區塊以確認其有效性。萊特幣推出時,挖一個區塊的獎勵是 50 萊特幣,這在當時基本上一文不值。


萊特幣特點

隔離見證(Segwit)

隔離見證或 SegWit 於 2015 年首次針對比特幣提出。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數字信號數據(“證人”)“隔離”在區塊鏈基礎區塊之外。隔離見證旨在解決比特幣的可擴展性問題,但該提議在比特幣社區內引起了深刻的爭議。

在被添加到比特幣之前,萊特幣區塊鏈上實現的首批功能之一是隔離見證(SegWit)。雖然隔離見證於 2015 年首次被提議用於比特幣,但萊特幣首先採用了該技術。在萊特幣沒有大新聞後,該技術隨後被添加到比特幣中。

隔離見證本質上通過將每個交易(見證人)的數字簽名數據“隔離”在其外部,從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空間來幫助加密貨幣擴展。它的開發是為了解決比特幣的可擴展性問題。

2017 年,萊特幣採用了隔離見證,由於萊特幣與比特幣的相似性,它作為隔離見證在更大的比特幣網絡上的可行性的試驗場或測試網。 測試取得了成功,之後比特幣採用了隔離見證。一些反對採用隔離見證的人主張使用更大的比特幣區塊,他們創建了比特幣硬分叉,從而產生了比特幣現金。

閃電網絡

閃電網絡是一種擴展解決方案,它本質上在加密貨幣的區塊鏈之上創建了一個額外的層,其中交易速度快,費用微乎其微。該額外層由用戶生成的支付渠道組成。它最初設計用於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實施。

與隔離見證(SegWit)一樣,該網絡首先在 Litecoin 上實施,其中許多用於在真實經濟環境中測試閃電網絡。第二層縮放解決方案是有爭議的。據批評者稱,它將用戶推向非託管錢包,用戶必須在該錢包上運行自己的節點。

萊特幣的閃電網絡採用速度有些緩慢,而比特幣的閃電網絡採用率在最初幾個月呈指數增長。萊特幣放緩的原因可能是基礎層的交易費用已經很低。

比特幣和萊特幣閃電網絡之間的首次鏈下原子交換於 2017 年成功完成。李启威建議當比特幣區塊鏈擁堵且費用高昂時,萊特幣可以將用戶加入閃電網絡。

MimbleWimble

MimbleWimble 是一種隱私協議,它建立在對交易金額等信息或模糊處理的機密交易上進行加密。 有人認為 MimbleWimble 可以減少塊並增加可擴展性。 Charlie Lee 在 2019 年初宣布萊特幣將進行 MimbleWimble 開發。

萊特幣於 2020 年 10 月推出了 MimbleWimble 測試網,其首席開發人員一直致力於讓“非技術萊特幣用戶”更容易開始測試。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在萊特幣或比特幣上使用 MimbleWimble 協議的最佳方式,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並且到 2021 年,開發正在進行中。

萊特幣和比特幣的區別

雖然萊特幣的推出目標是成為數字“白銀”,就像比特幣一樣,但它是一種基於區塊鏈的點對點 (P2P) 加密貨幣,旨在解決比特幣的一些明顯缺陷。

它旨在通過比比特幣區塊鏈更快地進行交易,使商家更容易接受 LTC 付款。平均而言,開採一個萊特幣區塊需要兩分半鐘,是比特幣 10 分鐘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只進行安全交易的商家不必爲了 6 次的確認而在網絡上等待一個小時的六次確認。

雖然這裡存在安全權衡,但商家也可以在使用萊特幣時等待額外的網絡確認以提高安全性。因為在萊特幣上出塊速度快四倍,所以在其網絡上挖掘的難度調整得更快,大約每 3 天半 1 次。

為了模仿比特幣的生成軌跡,萊特幣的減半事件也被改變了。比特幣的產生每 210,000 個區塊減半,而萊特幣的產生每 840,000 個區塊減半。同樣,為了確保在開採最後一個比特幣時開採最後一個萊特幣,萊特幣的供應量上限為 8400 萬個硬幣。

比特幣萊特幣
推出時間20092011
貨幣數量2100萬8400萬
算法SHA-256Scrypt
区块生成时间10分鐘2.5 分鐘
區塊減半每 210,000 个区块减半每 840,000 个区块减半

莱特币旨在生产四倍于比特币的区块,并且它还允许 4 倍的硬币限制,这使得其对比特币的主要吸引力在于速度和易于获取。然而,由于莱特币使用 Scrypt(而不是比特币的 SHA-256)作为工作量证明算法,因此使用 ASIC 矿机或 GPU 挖矿设备等挖矿硬件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


總結

對市值而言,莱特币跻身前 20 大加密货币(尽管仍远低于比特币),截至 2021 年 9 月,它有超过 6600 萬枚硬币在流通。

分享至:
Share on telegram
Telegram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